能跑会跳的人形机器人、眼花缭乱的大模型、不断拓展的场景应用……在近日举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览现场,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加速迭代,与工业场景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的能力更强。一些地方也结合自身产业特点纷纷出招,力争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抢抓发展新机遇。
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的新领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加速迭代,让人工智能更“有艺”。人工智能之“能”体现在“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以机器人为例,在千寻智能展位,Moz1机器人完成凌乱衣物的铺平、叠齐和堆高;在宇树科技展台上,人形机器人上演格斗赛;在星动纪元展台上,人形机器人表演街舞……和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相比,今年大会参展的人形机器人本领更多,运动能力、协调性也进一步增强。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提升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和稳定性,加快机器人行业商业化落地步伐,让机器人加速从“赛场”跑向“市场”,更好地赋能生产、服务生活。
深度融合,让人工智能更“有用”。人工智能之“能”,关键在于“赋能”。人工智能,不仅要“造好”,还要“用好”。作为人工智能与工业场景深度融合的成果,工业大模型正在重构制造业的智能化体系。从卡奥斯天智工业大模型落地9大行业的40多个场景,到国网上海电力打造的超大城市智慧能源管理大师化身多角色赋能电力调节……“聪明大脑”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助推新型工业化。面向未来,要继续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工业制造、消费、商贸流通等领域,推动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场景的深度应用,构建更加丰富多样、健康向善的人工智能应用生态。
政策给力,让人工智能更“有劲”。人工智能作为新技术新领域,政策支持很重要。人工智能发展的动力强不强、后劲足不足,要看产业生态好不好,最终要看政策给力不给力。上海推出12条举措支持人工智能,发放10亿元算力券、模型券、语料券;北京围绕“人工智能与新型工业化”发展,推出16条措施支持企业发展;武汉提出重点推动大模型向智能体演进,在基础通用型及垂直领域加快智能体开发应用……一些地方打出政策“组合拳”,发力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面向未来,要综合运用好知识产权、财政税收、政府采购、设施开放等政策,更好为人工智能发展添动力、增优势。
人工智能“加速跑”,千行百业“向未来”。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为新起点,要继续在政策上做文章,在创新上下功夫,在应用上求实效,推动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推动千行百业“强起来”,绘就生产高效、生活美好“新画卷”。(郭雪营)
胜亿配资-胜亿配资官网-配资放心平台-配资平台APP下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