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北京频道
重点培育“航天科技+”和“生态教育+”两大特色品牌
丰台:“航天云”联袂“生态佐” 云佐学区理事会成立
7月25日,云佐学区理事会成立会议暨2025年第一次会议在丰台区云岗街道召开。李永摄
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学区制管理,促进区域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7月25日,云佐学区理事会成立会议暨2025年第一次会议在丰台区云岗街道召开。来自云岗、王佐两地的教育工作者,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以及企事业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云岗街道与王佐镇教育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
强强联合:构建航天科技+生态文旅的教育新模式
据悉,今年2月,丰台区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学区制建设的若干措施》,将丰台区26个街镇根据区域划分为13个学区,要求各学区组建学区理事会。云岗街道作为云佐学区的牵头单位,经过和王佐镇、学区办公室的深入对接和反复推敲,最终确立了云佐学区理事会的成员名单。为拓展区域资源,街道还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32701部队、丰台区检察院等相关专家延伸组建了顾问组作为学区理事会的顾问团队,共同推进学区建设。
云岗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源地之一,辖区内拥有航天三院、航天十一院、航天六院一〇一所等航天科研机构,科技资源密度位居北京市前列。近年来,云岗街道充分发挥航天资源优势,组建“航天科普联盟”,打造“航天科普嘉年华”等系列品牌活动,推动辖区中小学科技教育稳步发展。与之相邻的王佐镇则拥有良好的生态基底和丰富的文旅资源,4万亩林地和4500亩耕地筑起绿色屏障,高达63%的林地覆盖率织起天然氧吧,作为距离市中心仅25公里的京西南小镇,凭借山水林田全要素自然资源,策划推出沃野寻踪·农耕美学之旅、智探农业·创想科技之旅、地质奇缘·解密自然之旅等三条团体研学路线。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的怪村太平鼓,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米粮屯高跷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央民族大学也在王佐落户。
云岗王佐地区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但如何让这些资源流动起来、活起来,真正惠及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孩子?理事会的成立,正是要通过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模式,打破校际壁垒,搭建一个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台,让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使优质资源真正惠及云佐学区的孩子们。
制度创新:构建教育协同发展新机制
会议审议通过了《云佐学区理事会组建方案》和《云佐学区理事会章程》两项重要文件。理事会实行“1+2+N”组织架构:“1”个决策机构,即由含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成员在内的35名代表组成的理事会,“2”个支撑平台,即专家顾问团和学区办公室,“N”个协作单位,涵盖大中小幼各学段学校、科研院所、属地部队、企事业单位等。
云佐学区理事会秘书长、学区办公室主任陈民介绍:“云佐学区理事会卧虎藏龙,下一步将深度整合云岗航天科技资源与王佐生态文化资源,实现从校际协作向区域资源育人的转型跨越。”
在交流发言环节,云佐学区理事会副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中学校长张进兵介绍了本校国际视野下的航天军事科技特色发展成果和“云文化”课程体系。他表示:“让我们共同践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学区理事会教育发展理念。让丰台西部每个孩子在家门口遇见最好的教育,让航天精神铸就学子筋骨,让生态智慧润泽少年心田。”
学区理事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飞航技术专家刘永才用“系统工程”的思维方法讲解了对云佐学区建设发展的思考,从学区的内涵定位、重要意义及发展规划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释。他表示,信息时代、智能时代的到来,重塑了产业导向、商业模式、社会生态,带来社会经济领域巨大的全方位变革。云佐学区要紧紧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整合教育资源、弘扬航天精神,共同为地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据悉,云佐学区理事会成立后,将立足街镇自然禀赋、历史文化和区域特色,围绕教育发展需求,重点培育“航天科技+”和“生态教育+”两大特色品牌。通过建立“学区任务五清单”工作机制(社会资源清单、学校资源清单、发展需求清单、公益服务清单、年度工作清单),推动学区内课程共建、资源共享和教学交流。同时,将深入开展家校协同、幼小衔接等特色项目,打造具有区域辨识度的教育品牌,助力云佐学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赵湘雯)
胜亿配资-胜亿配资官网-配资放心平台-配资平台APP下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